重慶東站位于南岸區茶園片區,是全國目前在建最大的“四網”融合綜合交通樞紐。具備“四網”融合、站城融合等特點。作為重慶城市門戶和新地標,站前片區城市開發主要有哪些功能,未來將是什么樣子?
今(27)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新地標 城市新門戶”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發布人:
許洪斌 中共南岸區委書記、重慶經開區黨工委書記
吳 波 重慶東站指揮部指揮長,市住房城鄉建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
石繼東 重慶城市交通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智剛 重慶鐵路投資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一核六區”
打造站城一體化高鐵新城
許洪斌介紹,重慶東站位于南岸區茶園片區,作為全國在建最大的“四網”融合綜合交通樞紐,是聯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的重要節點,重塑了重慶東向、南向交通格局,將加快資源集聚、加速極核形成,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積蓄新勢能、增添新動能。
南岸區、重慶經開區作為東站所在地,緊緊抓住樞紐大機遇,按照加快建設站城一體化高鐵新城的目標,系統梳理片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規劃了“一核六區”布局(一核:站城一體化高鐵新城核心區,六區:全國智慧治理典范區、“新星”產業更新集聚區、高品質產業社區、迎龍湖生態醫養示范區、城鄉融合示范區、高鐵山地公園區),以站前區3.47平方公里為核心區、延伸建設約50平方公里的站城一體化高鐵新城,奮力打造重慶南部增長極。該片區具備以下特點:
亦站亦城
引入7條高鐵 接入4條軌道
形成通達23個省區市、輻射10億人口的
“1-3-6小時”高鐵圈
重點推動站與城在交通、空間、功能、形態等方面深度融合,努力建成全國站城融合樣板。
● 快捷通達全國,引入了7條高鐵,將實現1小時直達成都、貴陽,3小時通達長沙、武漢、西安,6小時抵達北上廣深,形成通達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輻射10億人口的“1-3-6小時”高鐵圈,年客流量將突破1億人次。
● 快速通勤市內,4條軌道接入東站,站內8層立體空間實現高鐵、城軌、公交、出租車、網約車等垂直無縫換乘,用時不超過5分鐘;還有“五縱六橫”的快速骨架路網,保障車輛“快進快出”,3分鐘上高速,15分鐘到朝天門,30分鐘到江北機場。
● 一體建設站城,系統謀劃東站周邊建筑規劃和城市風貌整體設計,在核心區內,我們規劃最高260米的“超級環谷·微縮重慶”新型城市綜合體、“一塔一環一站”(一塔:擬新建260米超高層建筑,一環:“超級環谷·微縮重慶”新型城市綜合體,一站:重慶東站)新一代站城融合形態,打造城市門戶和新地標。
新質新態
到2030年聚集各類總部企業超200家
“四上”企業超1000家
地區生產總值超千億元
緊扣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416”科技創新布局,打造對外交往高地、總部經濟聚集地、國際消費承載地、未來產業匯聚地。
● 做強硬核科技,立足打造全市綠色低碳科創高地,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加快建設廣陽灣實驗室,創新“研究院+基金+企業”成果轉化路徑,打造“四鏈”融合發展新高地。
● 做大先進產業,大力發展新型智能終端、高端裝備制造、AI及機器人、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腦與類腦科學、數字能源等賽道引育未來產業,壯大軟件信息、大健康、生產性服務業、會展商務等現代服務業。
● 做優開放門戶,依托區域促進中新互聯互通、中國—東盟開放合作,深化與央企、外企、頭部企業等合作,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預計到2030年,將聚集各類總部企業超200家、“四上”企業超1000家,地區生產總值超過千億元。
宜居宜業
打造國際化未來社區、“15分鐘”生活服務圈
打造成時尚之城、活力之城、未來之城
該區域現有常住人口20萬,規劃人口36萬,兼顧各類群體差異化需求同時,突出滿足年輕人創新創業所需,努力打造成時尚之城、活力之城、未來之城。
● 打造國際化未來社區,布局低密度高端總部辦公,引進國際學校、國際醫院,打造高品質人才居住社區。同時,大力發展年輕人熱衷的游戲、動漫等數字內容產業,打造特色文創街區,形成一批職住平衡的高品質產業社區。今年,南岸區將在重慶軟件園、重郵科技園等周邊,建成人才社區22萬方,推出“拎包入住”人才公寓1500余套,讓年輕人闖出自己的新天地。
● 打造“15分鐘”生活服務圈,區域現有幼兒園45所、中小學17所、高校3所、三甲等二級以上醫院5所、城市公園8個,正在加快完善片區步道、公園、綠地等配套,15分鐘半徑內均能覆蓋餐飲、購物、教育、醫療、娛樂、健身等機構,滿足人們高品質生活的各種需求。
● 推行數字化城市治理,融入數字重慶建設,建強城市數字化治理和運行中心,加快黨建、政務、經濟、社會、文化、法治六大應用系統開發,拓展無人駕駛、智慧站臺、智慧樓宇、智慧社區等場景應用,讓新城更智慧、更“懂人”。
重慶東站:
現代化鐵路綜合交通樞紐新標桿
吳波介紹,重慶東站是重慶四個主要的客運站之一,是國家“八縱八橫”的高鐵網交匯點,是國家交通強國“站城一體化”的試點工程,對我市構建“米”字型高鐵網,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交通強國示范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9年9月,我市成立了重慶東站指揮部,負責按“鐵路站場站房、配套市政設施、站城融合發展”三大板塊,系統推進高起點規劃、高水平統籌、高質量建設重慶東站。
重慶東站是重慶城市的門戶和新地標,被廣大鐵路行業專家譽為現代化鐵路綜合交通樞紐的新標桿,具有以下4個方面顯著特點:
規模大、顏值高的“新地標”
● 東站站場規模3場15臺29線,高峰小時旅客發送量達1.6萬人次,居全國前列,上下8層的站房樞紐,總建筑面積達122萬平方米,相當于170個標準足球場,面積位列全國第一。
● 建筑造型以屋頂極富韻律感的水滴狀天窗比擬“山水巴渝”,用遒勁有力的樹形支撐柱寓意“黃桷參天”,彰顯了山城重慶堅韌不拔的城市品質和巴渝兒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一體化、功能全的“新樞紐”
● “四網”融合,即高速、城際、市域鐵路和城市軌道融合,東站樞紐引入了七條高鐵、兩條普鐵、四條城市軌道,其城市軌道引入數位列全國前三。
● 站房樞紐融合,利用80米高差將城市配套功能全部放到了站房樞紐內部,并將鐵路、軌道立體分布,設置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和高鐵反向換乘通道,實現高鐵與高鐵、高鐵與軌道、高鐵與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的站內“零換乘”。
● 站城融合,采取“站在城中”獨特布局,設計了四通八達的高架、地面及地下城市通廊,實現與站前開發區“無縫連接”,避免了以往鐵路對城市空間的割裂,實現站城融合發展。
● 功能全面,創新規劃設計四面進站,在出站換乘層匯集公交、城市候機樓等多種功能板塊,旅客能夠在此通過“快速進站廳”上至鐵路站臺層乘車,也能通過“城市候機樓”實現“空鐵聯程”。創新設置高鐵物流區,可開展大運量、低成本、高準點的高鐵物流運輸服務,并配套安檢互信廳,實現高鐵與軌道換乘免檢、互信通行。
綠色化、智慧化“新樣板”
● 東站樞紐是全國少數采取“綠建三星”最高標準設計建造的綜合樞紐,各項功能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年節約用電618萬度、減少碳排放8000余噸。
● 東站片區還精心打造三大水系綠廊和“三路三色”市政道路綠化景觀,是一座四季皆美的樞紐。
● 在站內建立了智慧東站樞紐平臺,提供室內導航、智能停車等智慧出行服務;站外設置CIM平臺,實現“大城智管”“一網統管”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
配套強、品質高的“新門戶”
● 東站樞紐在實現“四網”融合的基礎上,配套規劃建設開成路、興塘路、茶惠大道等總長93公里的“五縱六橫”骨架道路體系和“三縱十三橫”片區次支路網,顯著推動東部槽谷與中心城區等區域交通功能聯動。
● 站前片區統一規劃低碳能源集中供應系統、分質供水系統、變電站和中小學,提供高品質供冷、供熱、供水、供電和教育服務。東站樞紐建成后將構建高效的集疏運體系,配套優質的基礎設施,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成為重慶新的城市門戶。
吳波介紹,目前,東站站房樞紐形象初現,主體結構及配套塔樓已于去年底全部提前封頂,預計今年底基本建成,將于2025年與渝湘高鐵同步建成投用。交通配套即將建成,兩橫一縱3條軌道交通線順利推進,其中6號線東站段將于今年底實現試運行;配套骨架道路項目總體完成率已達90%,將確保于2025年上半年建成通車;水、電、氣、訊管道與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同步敷設,將與站房樞紐同步投用。
下一步,重慶東站指揮部將錨定2025年與渝湘高鐵同步建成目標,確保站房樞紐與配套市政設施一體投用。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