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燕山湖發電公司與朝陽市龍城區政府簽署綠電制氫項目合作協議,燕山湖發電公司將投資 1.6 億元,在龍城區工商業區域開發建設 40 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作為電解制氫的純綠色電源支撐,同步投資 5000 萬元,擴建堿性水電解制氫站及配套氫氣壓縮和充裝設施,創造每小時不低于 1000 立方米的綠氫產能。
遼寧憑借什么受到央企的青睞?在這場新能源爭霸的賽道上如何發力?本報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 試跑 ” 國內示范項目
根據氫的來源和技術,氫源按顏色分為綠氫、藍氫、藍綠氫和灰氫四類。其中,灰氫是通過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氫氣,是目前氫能的最大來源;綠氫是通過可再生能源制造氫氣,是氫能利用的理想形態。
可喜的是,坐擁雄厚鋼鐵化工產業和大量可再生能源資源的遼寧,在氫源上正是 ” 兩條腿走路 “。
省能源局監管總監宋陽表示,遼寧有很多灰氫資源,例如在鋼鐵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氫。依托鋼鐵化工企業,遼寧可開展工業副產氫提純,將焦化企業焦爐煤氣高效利用,在促進傳統能源轉型的同時生產氫氣,滿足氫燃料電池所需。另一方面,我省擁有優質的海陸風電和光伏開發潛力,適用于綠色氫能制備。截至 2021 年年底,我省新能源總裝機容量為 1636 萬千瓦,同比增長 15%。
” 綠氫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是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即通過電解制氫技術,將大量太陽能和風能生產的綠色電能有效整合到能源網。” 國家電投東北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王明策表示。
新型能源的運輸成本一直是制約大規模推廣的主要因素,目前,氫能儲運大多需鋪設專用管道或引入液態槽車運輸,并不劃算。
” 天然氣摻氫,能讓天然氣燃燒得更充分,還能充分利用遼寧已有的發達的天然氣管道基礎設施,降低氫能大規模、長距離運輸的成本,進而降低對進口天然氣的依存度。” 國家電投東北公司燕山湖發電公司總經理陳永輝說。
來自省發改委的數據顯示,全省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已形成 ” 一庫、一站和三線 ” 主干管網格局,天然氣供應能力超過百億立方米,支線管網覆蓋 13 個地級市和 55 個縣 ( 市 ) 區。
為此,國家電投東北公司將 ” 天然氣摻氫 ” 作為技術路線,于 2019 年將國內首個電解制氫摻入天然氣項目—朝陽可再生能源摻氫示范項目作為 ” 試驗田 “,協同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國核電力院、浙江大學、西安交大等,開啟了創建示范的實踐之路。該項目將在燕山湖發電廠進行電解制氫,在用氣點將氫氣與管網天然氣進行物理混合,最終輸送給客戶。
3 年來,該項目進行了無數次試驗,發布了 6 項行業技術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使國家電投初步具備了氫能 ” 制 – 儲 – 壓縮 – 充裝 – 運 – 摻 – 用 ” 的全產業鏈條能力。
” 搶跑 ” 綠電制氫新賽道
示范項目的成功,讓國家電投堅定了在遼寧拓展氫能產業的信心,開始持續拓寬氫能產業發展布局,推動氫能前沿發展與新能源規模發展深度融合,開啟了由 ” 試跑 ” 到 ” 搶跑 ” 的新征程。
” 朝陽市龍城區工商業基礎雄厚、資源富集,綠色能源和降碳脫碳需求旺盛,‘十四五’期間,將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地區清潔能源直供基地,推進風、光、水、氫、生物質等新型能源開發利用,創造不低于 5 億元的產業鏈產值,這為我們加快布局新能源和氫能產業提供了‘溫床’。” 陳永輝說。
王明策表示,公司將以綠電制氫項目為全新出發點,不斷延伸綠氫在交通、天然氣摻混、精細化工、” 儲能 + 余熱利用 ” 等領域的應用場景開發,奮力實現在遼寧打造中國北方綠氫基地的目標。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