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11月,國家層面發布了9項氫能政策,地方發布了35項氫能政策。這些政策從資金扶持、區域布局、技術創新等多方給出了政策引領。
部委:以技術提升來擴張氫能應用范圍
11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從氫能標準體系建設、科研水平提升等角度為氫能技術水平的提升鋪設路徑。一共有9條新政出臺。
其中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針對能源消費的新政將從“減負”角度對氫能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在《關于進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用于生產非能源用途的烯烴、芳烴、炔烴、醇類、合成氨等產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及其制品等,屬于原料用能范疇;不過文件也提出,若用作燃料、動力使用,不屬于原料用能范疇。
而在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的《關于開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活動的通知》中提出,其中試點示范優先考慮方向含光儲融合。應用新型儲能技術及產品提升光伏發電穩定性、電網友好性和消納能力,包括多能互補、光伏制氫、光伏直流系統、自發自儲自用等方向。
從政策取向可以看出,風光氫(氨)儲一體化項目將受到越來越多的政策傾斜。
地方:氫能專項規劃大爆發
在地方政策中,從2020年以來,針對氫能的專項規劃并不是很多,發布時間也錯落有致,多數省級規劃是在雙碳目標以及能源規劃中有氫能的一席之地。不過從今年開始,各省的氫能專項規劃逐漸增多,11月,可以看到地方的氫能專項規劃可以說是大爆發。安徽、寧夏、湖南、湖北4個省份不約而同發布了氫能重磅政策。四川則發布了《關于推進四川省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從幾個省份的目標看,《安徽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力爭燃料電池系統產能達到10000臺/年,燃料電池整車產能達到5000輛/年,加氫站(包括合建站)數量達到30座,氫能產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寧夏回族自治區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則以化工優勢對制氫提出更高要求,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能力達到8萬噸以上,力爭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達到100-200萬噸。可再生氫替代煤制氫比例顯著提升,天然氣摻氫推廣應用成效明顯,氫燃料電池重卡保有量500輛以上。
湖北省的氫能規劃是在2020年發布的,此次發布《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12條,對氫能產業鏈條都給出了明確的補助金額,最高1000萬元,其中對總長度不少于5公里的純氫管道項目,提出最高500萬元補貼。有了具體補貼數字,將對已經建立了基礎的湖北氫能起到強烈刺激作用。
相對來說,湖南氫能規劃則相對保守,從規劃的數字來看,以氫能源車輛為例,在其他省份以千計氫燃料汽車推廣目標時,湖南省提出了500輛的目標。針對氫能企業,僅僅提到了2026-2030年期間培育5-10家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氫能企業。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