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門車站人文景觀墻(文化墻)“漫城錦繡”,高3.2米,長15.5米。創意來源于西安城墻、鐘樓、鼓樓(包括安定門)這些明代修建和修繕建筑,及“西安”這個地名也來源于明代時期更名的歷史。雕塑以西安現存古城建筑為出發點,將“西安”這個城市的明清元素用美輪美奐的畫面展示出來。從左至右依次為卷軸、城墻、鐘樓、安定門、明清吉祥圖案及護城河、秦嶺、明清家具、扇面、風光、城墻西南角臺、明清建筑等文化元素。浮雕用銅板鍛造的方式塑造出建筑、自然、人文等領域的明清文化符號,以表現出明清文化對古城西安這座城的現存影響力。
交通大學·興慶宮站人文景觀墻“千秋灼灼”,浮雕來源于唐代千秋節,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國慶性質的節日,畫面從人文側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空前強盛。作品的歷史場景來源為唐代興慶宮,遠景為“花萼相輝樓”和“勤政務本樓”,千秋節期間興慶宮內外舉行的大型活動,和當時從長安遠至邊疆舉國歡慶的場面。作品用黃金分割比例構成留白的畫面布局,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構成浮雕的畫面節奏。浮雕采用金屬鑄鍛結合,表面著色,高3.35米,長18.6米。
地鐵穆將王站人文景觀墻“織錦未來”,高3.35米,長14.3米,作品用抽象的手法展示出具有現代藝術感的城市,由七彩的紡紗、梭、針、城市剪影構成一幅織錦。上層主體為金屬制作似云般飄動的棉紗,右側為抽象的城市剪影,如詩如歌,寓意西安東郊的歷史記憶以及繼續編織城市的美好未來。底板為不銹鋼著色,主體抽象棉紗為不銹鋼焊接著色。
西安地鐵六號線二期工程起于一期工程終點勞動南路站(不含),線路沿勞動南路、西關正街、西大街、東大街、東關正街、咸寧路、紡織城正街、長樂東路至終點紡織城站,線路全長約19.5公里,均為地下線。二期工程共設車站17座(其中換乘站6座),平均站間距1.16公里。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